决定小孩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,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!

楼主

清华园 [离线]

9管理员

发帖数:1778 积分5425
1楼

人格品德教育要行重于知
孔子的一句“入则孝,出则悌,谨而信,泛爱众而亲仁,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”的话后,我才顿时恍然大悟:原来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,比学习更重要的还有许多我们需要学会做的事,而首当其冲排在第一位的,便是怎样做人。

孔子对学生说:孝敬是最先的,出门尊重师长,为人谦虚而诚信,爱身边之人,亲近有仁德的人,生活中做人原则是才最大的智慧。在古人看来,明白道理和为人的基础上,才再谈学习知识技能

人格品德是情商中最本质的部分
在孩子的人格养成期间,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教育,长大以后,骄横或者说谎的习惯可能演变为诈欺、虚伪狡诈,弄虚作假或许变成投机取巧或骗取贪恋别人财物的罪犯。即使具备才能,人格的歪曲与败坏的风气也会带来巨大的危害,古代圣贤教育孩子没有棒喝打骂,只是作譬喻,耐心地和孩子一再说明道理,让孩子重视自我的尊严,启发孩子的思考本性

做人其实也是一门学问,其中包括道德、礼仪等等。而我们中小学生除了要做好道德、礼仪方面的学习之外,还要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。一个人,就算学习再好,但却不能自己照顾自己的话,那么就算他四肢健全,也是一个废人。所以我们从小要帮爸爸妈妈分担一些家务,比如拖拖地,擦擦桌子,洗洗碗等,不要过多的让爸爸妈妈帮你干一些事情,要先自己学着试探性的先做,实在不会的话再让爸爸妈妈来帮忙,老师不能让学生喜欢学习只会让学生讨厌学习?因为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习



2017/11/20 3:44:34

李瑶 [离线]

2★★☆☆☆

发帖数:1101 积分3378
2楼

形式主义
在中国,特别是教育界,如果要把一项活动的成果展示出来,最简捷最流行最拿手的一招就是进行各种声势浩大的比赛或者评比。举行一些比赛或者评比,如果能做到适当的话,倒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教育方法。但问题是,任何好东西一到我们中国就会变味。比赛、评比就是这样,时下已经用的太多太滥,而且还一路高奏凯歌向着形式主义的顶峰进军,其肆虐疯狂的劲头着实让人心惊胆战。

广泛的“教育”的概念,不仅仅是读书与学习的问题

比如说,有扶老人被讹了的,那么再有这种情况时候家长就会教育小孩说不要再扶。

中国的家长和教育者已经习惯了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,思想性,认为那是“不学无术”,认为那是有可能“输在起跑线”上的征兆,并且,我们的教育体制似乎也不鼓励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和思想的启示,而是注重于分数的强调和出人头地的灌输。在如此逼仄的环境中,如果能有孩子产生让人惊讶的想象力,恐怕也会被教育者认为是“怪物”吧?中国的教育重理论不重实践,哀哉!!

人常说:一个人没有知识是次品,身体不好是残品,品德不好是危险品或渣品(垃圾品)。不具道德的人才更可怕。可见,作为一个人,这三样哪样也不能够缺,但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道德行为了。因为纵使一个人有很渊博的知识,很强壮的体魄,但如果德行败坏,那他只会给国家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。



2017/11/20 6:05:53
返回本版
1
2
3
4
5
6

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

快速回复楼主